關于批判與借鑒:談當代西方社會思潮對中國的影響
作者:華敏時間:2010-11-06 14:43:16 來源:www.455685.com 閱讀次數:1893次 ]
論文關鍵詞:當代西方;社會思潮;全球化
一、當代西方社會思潮概況
所謂社會思潮,是指某一特定時期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狀況,并適應相當一部分人的心理狀況和要求,在社會上流傳甚廣、影響較大的思想潮流。其實質是一定社會經濟條件下的學術文化觀點和實踐在社會層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以及它們與社會政治經濟間相互制約的總和或總體特征。
當代西方社會思潮,是指產生于西方社會,發生于20世紀,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的社會思潮。它派系龐雜、學說眾多,首先就學科領域而言,社會思潮可表現為政治思潮、經濟思潮、文化思潮、哲學思潮等。具體到各個領域,諸如政治自由主義、政治保守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屬于政治思潮;諸如經濟自由主義、國家干預主義、貨幣主義、市場社會主義等屬于經濟思潮;諸如理性主義、非理性主義、抽象主義等屬于文化思潮;諸如存在主義、結構主義、后現代主義等屬于哲學思潮。當然這種區分也只是大致性的并非絕對化的,有些社會思潮同時涉及多個領域的內容,像全球化思潮既包括經濟全球化,也包含了文化全球化,同時又涉及一系列政治問題。各種思潮內部還存在許多派別,這些派別都有自己的思想觀點、理論體系,而且又都有其符合社會心理的情感內容,在社會的某一層面占有一席之地,在各自領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偠灾,這些思潮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經濟狀況,因而又有如下共同的特性。
第一,非理性主義色彩濃厚。當代西方社會思潮的最早源頭可追溯到l9世紀末2O世紀初哲學上的非理性主義流派——意志主義。叔本華、尼采的意志主義引發出以無意識、泛性論等非理性的“欲”為主要特征的弗洛依德主義,以及以個人的情緒體驗為核心的存在主義,影響到以社會批判為核心,鼓吹“愛欲解放”論的法蘭克福學派。這一影響又從哲學波及到眾多其他領域、文化形態史觀、宗教社會等也有濃厚的非理性傾向。
第二,相對主義的流行。相對主義最先沖擊的是科學上的絕對主義,主要依據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現代物理學中的量子力學。哲學上的相對主義是從反對黑格爾的絕對主義哲學開始的。以晚年維特根斯坦的反本質主義、德里達的解構主義、羅蒂的新實用主義和利奧塔的后現代主義為代表的新相對主義思潮,目前正深層次地影響著西方社會思潮的各個流派。
第三,人本主義傾向明顯。西方社會人性異化的事實乃是當代西方社會思潮普遍關注人的問題的根本原因。人本主義強調以人作為其主要研究對象,給人的生存與發展以及人性的解放等等“屬人的問題”以合理的說明。在現象學、存在主義、人格主義和哲學人類學等人本主義流派看來,思想家們不應關注科技發展和物質文明的成果,而應力圖關心現代人的困境、痛苦、恐懼和迷惘的現實。
第四,注重全球問題,關注人類未來發展。20世紀下半葉開始,以世界新科技革命為基礎的經濟發展出現了新特點。它既為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泛的前景,同時也給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許多全球性問題。伴隨著新科技革命的到來,在現代西方社會思潮中產生了未來主義。未來主義從全球角度探究人類面臨的新問題,并探討新科技的應用和發展對社會的影響,體現了理論的超前性、預測性。
如果說,在農業社會里,人們總是著眼于傳統的歷史經驗,工業化社會里,人們總是注重現實的實踐活動和利益得失,那么,在步人信息化社會時,人們更注重從現實中把握未來,從未來規則中發展現實。
二、分析當代西方社會思潮對我國的影響
社會思潮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對社會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已經深深地融人國際社會,龐雜的當代西方社會思潮,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是十分復雜的。其中的相當一部分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和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起了消極作用。例如,存在主義思潮在我國的流傳,曾導致不少人不恰當地強調個人自由,反對社會制約。這種思潮也就一度成為“自我設計”、“自我造就”的理論基礎。在我國80年代的“弗洛伊德熱”中,精神分析學說的某些觀點曾成為一些人丟棄社會道德理想,把自我與社會對立起來的理論依據。它早在上世紀2O—3O年代就傳人我國,80年代又會同存在主義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在我國廣泛流傳,以至繼“薩特熱”、“弗洛伊德熱”之后,又形成一股“尼采熱”。尼采及其先驅叔本華的某些觀點曾成為我國一度蔓延的悲觀主義、文化虛無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心態的理論依據之一。在前些年出現的中西文化比較熱潮中,有些人受西方文化形態史觀的影響,無視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的精華,導致文化虛無主義的出現。所以,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條件下,為了社會的穩定,我們必須對西方社會思潮進行正確地引導,結合我國實際進行合理地傳播,做到批判與借鑒有機結合。
首先,應當追蹤有關思潮,特別注意在改革開放環境下西方思潮的沖擊,深人分析和評判其本質。事實表明,社會思潮是動態的,常常可以跨越地界、國界,跨越世紀,影響極大。特別要明確的是,對我國社會產生消極影響的許多西方思潮,盡管它們在產生之時對其社會環境而言或許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西方社會制度與我國社會制度的差異性決定了他們流向我國以后則往往變成禍水。況且,有些進入我國的社會思潮本來在當今的西方社會已不再時髦。如果不分青紅皂白,盲目追隨,除了給人的思想造成混亂之外,別無他用。這方面的教訓是相當深刻的,我們應當認真吸取。以20世紀八十年代以后的情況為例,隨著我國的對外開放,社會文化也開展了廣泛的交流。本來,如果及早有意識地分析研究可能由之產生的負面影響,而后發生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影響必然被大大限制,甚至未必能形成氣候。應當承認,當時介紹和出版的大量哲學、政治、經濟和文藝方法有影響的思潮,對于剛剛步人改革開放時期的人們來說,有開闊眼界、促進學術的作用。其中的某些觀點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即使如此,其作為當代資本主義經濟關系和社會矛盾反應的本性也并沒有改變,仍然不能掩蓋其很大的消極作用。可惜的是,長期封閉導致的信息饑渴使人們疏于分析和防范,忽視了中國的背景和特點,對帝國主義推行其價值觀的意圖即和平演變的陰謀沒有足夠的分析。結果,西方思潮很快便在中國泛濫成災。于是,許多人人生觀傾斜,價值觀缺失,道德觀淪喪。這是一個嚴重的教訓,也是我們在分析思潮時必須記取的。
其次,必須認真分析我國社會矛盾有關方面的相應變化,揭示社會思潮形成和流傳的社會基礎。社會思潮得以形成和流傳,需要許多條件,其中最根本的是社會特定的生產方式。社會思潮起初作為一種思想觀點或口號,當然要由少數人或某個人倡導。但是,至于能不能形成規模,則是由其是否與某些人的利益有關了。事情往往是這樣,先是社會矛盾的復雜化,然后是某些群體感到危機,而某些觀點和口號恰恰適合了他們的需要。因而,看起來是眼花繚亂的社會思潮,實際上卻是社會矛盾特別是社會基本矛盾涌動所導致的現象。因此,把握了社會矛盾的運動特別是社會矛盾雙方各自向對立面轉化的性質,便可以提高防范思潮的針對性。比如,社會思潮向對立面轉化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作為絕對主義表現形式的個人崇拜思潮盛極之后,繼之而起的則是懷疑一切的相對主義思潮。極“左”路線踐踏了人的尊嚴和價值,改革開放之后,乘機而人的西方所謂人道主義哲學正中一些人的下懷,并孕育了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思潮。了解了社會思潮相互轉換的規律,就要注意,在反對一種錯誤思潮的時候,不應忘記可能導致的另一種思潮,并注意在其未形成廣泛影響時,及早因勢利導,努力將其引向正確軌道或將其消滅在萌芽之中。
最后,分析西方社會思潮有助于我們加深對現代資本主義的剖析。當代西方社會思潮作為現代資本主義的產物,其理論學說無不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現代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狀況。研究現代西方社會思潮,能幫助我們加深對現代資本主義的了解。例如,唯科學主義思潮為我們送來了新技術革命的信息,通過這些思潮的理論學說,我們可以了解到新技術革命給發達工業國家的產業結構和社會生活所帶來的深刻變化,了解到許多我們以前不甚了解的事實、數據和議論,不僅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而且有助于我們深入研究新技術革命的社會意義,以采取相應的對策和措施,抓住有利機會,迎接挑戰,發展我國經濟。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分析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結構的有關材料,這個學派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分析雖然失之偏頗,它鼓吹的“階級同化論”雖然是錯誤的,但它所提出的許多情況,如在工業文明地區勞動階級所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卻能幫助我們深入了解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結構,很有參考價值。唯意志主義、存在主義、凱恩斯主義和經濟自由主義也都為我們研究現代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矛盾提供了線索。
三、中國應對西方社會思潮挑戰的對策
當代西方社會思潮作為社會生活中變動著的精神之流,不斷滲透于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的兩個層面。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積極應對當代社會思潮及其實踐性和批判性的挑戰,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迫切的現實問題。我們不但要認真地去分析吸收,還要勇于面對,主動出擊。
第一,積極投身于社會思潮全球化的洪流,保障中國話語權。隨著中國民主憲政建設步伐的加快和與國際交流的加深,國際上各種立場和觀點的社會文化思潮都會很快地從思想和行動上影響到國內的方方面面。像國內十余年來激烈而又持久的新左派與新自由主義之爭,其理論基礎和思想出發點都來源于國際思潮中的新左派運動和新自由主義思潮,他們大都奉哈貝馬斯或哈耶克等人為圭臬,其思想也僅是對他們觀點與理想的中國化表述。當前,國際性的社會思潮主要是歐美的聲音,還缺少中國的表白。我們不僅不能遠離全球化的運動而“放棄”話語權,更要勇敢地主張、捍衛和實施自己的話語權,F在我們還處在思潮的“引進”階段,很容易在話語權和價值評判標準上受制于人。我們應當成為社會思潮的輸出者,勇敢地站在時代思潮和道德的制高點上。我們要積極勇敢地參與社會思潮全球化的洪流,要成為“表述”自我的主體,不能成為“被表述”的對象。
第二,未雨綢繆,迎接社會思潮實踐性和批判性的挑戰。隨著中國的發展與崛起,會越來越成為各種意識形態或各種“超越意識形態”的思潮、組織與行動關注的主要對象?梢韵胍,當年綠色和平組織的“彩虹勇士”號抗議船對澳大利亞的抗爭行為,今后我們也有可能受到這樣的組織和類似行動的影響。如何與他們打交道?一旦在一段時間被他們“盯上”、或在某件事上被他們“纏住”乃至發生沖突時,如何解決?如何爭得國際主流輿論的同情和理解?這不僅是具體的行為結果,也是政府的國際形象問題,更為深遠的是國際輿論與民意對中國發展和崛起的態度認同問題。我國傳統外交是“重政府、輕議會”,現在決不能再走上“重政府議會、輕民間思潮”的道路。由于這些思潮和運動對西方各國政府的超然獨立性,一旦出現這種現象,僅靠傳統“外交”是無濟于事的;對其回避、繞開或置若罔聞也是不可能的。與其主動交往、增加了解、建立友誼,以未雨綢繆,把矛盾減到最小,把不利降到最低才是根本之道。因為,能否正確處理這種思潮的實踐化,對于我們的和平發展戰略的實現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第三,吸收優秀時代思潮,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我國文化的發展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不能離開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當今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當代西方哲學與文化理論已較多地在中國被介紹、引人,正確了解、研究它們才能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既有分析地博采各國文化之長,又抵制消極或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機械地移植、嫁接西方文化會導致本土文化停滯、斷裂。我國的新文化建設,應植根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審視“中外古今”的氣概,繼承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融冶合理的外來文化成果,在“綜合創新”中創造出更加絢麗多彩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以適應社會全面進步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對人類文明作出應有的貢獻。此外,研究現代西方社會思潮,是利用資本主義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資本主義不僅要重視硬件,即重視資金、資源、技術等這樣一些屬于物質層面的東西,還要重視軟件,即重視思想層面的內容,F代西方社會思潮的理論學說部分,作為當代西方社會的文化現象是現代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同馬克思主義是在廣泛吸取世界文明成果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樣,當代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也離不開對現代世界文明成果的廣泛吸取,其中當然少不了吸取現代西方社會思潮理論學說中的合理因素。
四、結語
總而言之,研究當代西方思潮,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需要,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是了解現代資本主義的需要,也是利用資本主義文明成果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實事求是地研究現代西方社會思潮,就必須克服全盤否定或全盤肯定的極端態度。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曾對當代西方思潮采取了全盤否定的態度,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受“左”的指導思想的影響。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我們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恢復,開展對當代西方思潮的研究有了良好的政治環境,并取得了初步成果。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化,接觸西方理論原著的人越來越多,對當代西方思潮進行科學分析,成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共識。但也有少數人走向另一極端,對西方思潮持全盤肯定態度,不加分析地接受其觀點。全盤否定和全盤肯定這兩種錯誤傾向都是必須認真克服的。
研究當代西方社會思潮應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認清其理論根本性錯誤的同時,還必須看到它提出了許多引人注目的新問題、新觀念,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反映了現代科學和人類文明的進展,包含著某些合理因素。我們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對待當代西方思潮,批判與借鑒結合,這就是我們的原則。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455685.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論蘇童新歷史小說的虛中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