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黨和國家貫徹實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村青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確保新農村建設的社會主又性質和方向.應切實加強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二作。
關鍵詞:農村青年 忍想政治教育 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把提高農民素質特別是農村青年素質擺到了重要位置。農村青年占全國青年總數的近70%。這支龐大的隊伍,既是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中堅力量,又是城市外來務工人員的主要來源;既是促進當前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生力軍,又是決定農村未來繁榮進步和長治久安的重要力量。因此農村青年工作的好壞,不僅影響農村,而且影響全局;不僅影響當前,而且影響未來。
一、當前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其產生原因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在基層難點在農村,薄弱環節在農民,而突破點應該是農村青年。當前農村正處于深刻的社會轉型時期,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解決·三農,問題,首先得解決好農民問題。農村稅費改革完成后,農民負擔明顯減輕.村級債務包袱有所化解,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干群關系得到改善各類農村矛盾相對緩和。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卻拖了后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思想政治觀念淡化。在市場經濟沖擊下,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利己主義馭動下,有的農村青年政治觀念淡化,對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淇不關心;缺乏正確的是非觀念,不擇手段斂財,“一切向錢看,成為不少農村青年的行為準則;有的人片面地理解黨的改革開放政策,認為“土地分到戶,不要黨支部’。其次,未能用先進文化武裝自己頭腦,封建迷信活動猖撅。當前,在農村的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動盛行。有的農村青年對應該上繳國家的農稅等不愿交但出資修廟、樹菩薩等卻毫不吝裔;有的農村青年外出打工賺錢歸來,想的不是繼續發家致富,或者帶領鄉親致富,而是看風水砌高樓,大肆翻修祖墳、祠堂,喪事奢辦,做道場、請神漢等,嚴重敗壞了農村社會風氣。再次,對基層干部持對立態度,干群關系緊張。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涉農政策和法規,政府也為農民辦了大量好事實事,受到了農民的擁護和贊成。但目前在一些地的農村青年卻普遍對黨的基層組織、基層政府及其領導產生了逆反心理,產生了不信任感和疏遠感,導致干群關系緊張。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鄉村干部不夠或者不能引起重視。一部分農村基層干部對當前要不要加強對農村青年的教育感到困惑,不知所措。有的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有的認為當前對農村青年的教育很難抓;有的則認為把農村青年管住就不錯了.思想政治教育能抓則抓、不抓也行;有的甚至認為只要把經濟工作搞上去了,其他什么問題都能解決。其次,教育載體不太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辦點示范搞得很成功,普遍開展起來就一哄而起,很容易流于形式,往往是“熱上頭、溫中間、涼下面氣有的地方熱衷于抓先進典型、貼標語、掛牌匾,不遺余力地大搞宣傳、空喊口號,不注意創新活動模式、深化活動實效;同時,農村青年人口流動較大,尤其是青壯年外出務工經商的多,對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鞭長莫及。再次,教育陣地逐漸萎縮。由于農村經濟正面臨一些困難,各類工作經費緊缺,一些村鎮的農村青年教育陣地、設施十分有限,連有一間標準的活動室、閱覽室的已經不多,計生、法制、科技等農村青年夜校幾乎形同虛設,各類民間文藝團體的發展也不令人樂觀,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娛樂方式如“黃”、“賭”、“毒’.等在農村開始乘虛而入,搶灘登陸。
二、加強農村裔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做好農村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事關農村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1加強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黨在憊識形態的執政能力的內在要求。黨不斷加強意識形態建設的實踐反復證明,黨駕馭意識形態的能力愈強,整合人們思想認識、動員社會力量的能力愈強,促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就愈強。新的歷史時期,農村青年占全國青年多數的國情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教育農村青年,強化思想武裝,充分體現主流意識形態的先進性。影響農村社會,凝聚農村青年群眾。
2.加強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用先進思想文化占領農村陣地的重要手段。大量事實表明,思想文化陣地不去占領,先進的思想文化不去擁有,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就必然會滋生蔓延。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不去學習,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文化就必然會乘虛而入.侵蝕滲透。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人,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交織.使群眾思想呈現出獨立性、差異性和多變性。思想文化的多元化是把“雙刃劍”,必須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思想理論成果進農村、進農村青年頭腦,用先進思想文化占領農村陣地。
3.加強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證。加強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其實就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十五屆三中全會強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全面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三、切實加強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胡錦濤同志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這就旗幟鮮明地明確了新農村建設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從這一點上看,加強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意義尤為重要而深刻。具體來說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強化農村青年的全面發展意識。農民是最講實際的,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同農村綜合產業開發和農民致富奔小康活動結合起來,不能同農村青年艱苦創業、建設家園的奮斗精神結合起來,就不可能在農村青年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不可能吸引農村青年群眾熱心投人、積極參與。我們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于農村青年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又要著眼于促進素質的提高,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思想道德素質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實現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保證。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要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強化農村青年的合作意識,營造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良好氛圈,推動人際關系的和諧,從而促進社會發展的和諧。要對廣大農村青年進行持續漸進、系統有效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發揮其心理調適的價值功能,幫助消除疑懼心理與對立情緒,走出狹隘性與自我封閉。增強對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新的道德意識,從舊有的傳統觀念和思維定勢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樹立新觀念、新思想、新道德,促進人自身的和諧。
2.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強化農村青年社會主義意識。當前,部分農村青年受不良思潮和消極腐敗現象的影響,理想信念淡化,對社會主義前途和發展方向認識不清,對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缺乏正確理解,對社會主義性質表示懷疑.對黨失去信任。精神支柱動搖,精神狀態低迷。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全面落實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的戰略任務,不斷用黨的先進理論指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實踐、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想,全體農村青年團結奮斗,才會有共同的思想基礎和精神支往。
3.要加強民主法制教育,強化民主法制意識。要結合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對農村青年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基本知識的普及教育,使之理解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引導農村青年增強民主意識,通過合法途徑表達自己的愿望和民主訴求,保障自身的民主權利,激發農村青年有序參與村民自治的熱情,提高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的能力。要加大農村普法教育力度,針對部分農村青年法制觀念不強,影響農村社會穩定的問題,加強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的教育,增強遵法守紀意識;針對有的農村青年不懂法、不知法、不用法,影響發展致富的問題,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法規的教育,提高他們依法經營致富、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
4.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強化廣大農村青年的集體意識。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農村青年集體主義意識卻每況愈下,一是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對立起來,看不到二者的一致性。當他們考慮個人利益的時候,往往看不到集體可以對個人利益起到有效的保證。二是不能正確對待付出與受益的關系。部分農村青年雖然看到集體事業對個人利益的好處,但個人卻不愿意付出,甚至出現一些不擇手段侵占國家集體利益、破壞集體公共設施的行為。
總之,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協調統一發展。必須全面理解、把握提高農村青年素質的內涵和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切實加強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科技和致富技能教育,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村青年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455685.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