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農業用水現狀及對策
摘要節水型建設是實現新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根據區域水資源農業用水現狀提出了農業節水建設的對策,包括改革水資源管理體制、調整經濟產業結構、建立節水工程體系、合理調整用水結構等內容。
關鍵詞農業用水;現狀;對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河川徑流總量882億m3,扣除高原、荒漠等難利用水38億m3,地表水可利用量約844億m3。考慮到全疆生態需水量200~220億m3(平均210億m3)、難以利用的高原區域羌塘水以及河流出境水量等因素,新疆可供國民經濟利用地表水量僅約400億m3。目前,新疆水利工程年引用水量約437億m3,其中地表水399億m3,地下水38億m3。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用水矛盾,干旱缺水與水資源有效利用問題成為影響新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1]。
1新疆農業用水現狀
醫學論文發表網
新疆是我國西部地區最為干旱的內陸農業灌區,在新疆的廣大地區,尤其是東疆的吐魯番盆地,分布有典型的內陸荒漠氣候帶,年均氣溫13.35℃,≥10℃年積溫達45℃以上,年均降水量僅6.3~25.3mm,而年蒸發量是降水量的150倍,年積溫高、降水稀少、蒸發強烈、大氣干旱是該區顯著的特征。新疆農業用水占總引用水的95%以上,而工業、城鎮及第三產業用水只占5%左右,其中工業僅占2.1%;萬元GDP用水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2倍。農業是水資源消耗大戶,農業用水比重大、水資源供需不平衡、用水效益低是新疆農業用水的主要問題之一。因此,要實現新疆經濟社會可持續增長,必須大力發展和建設節水型社會。
2對策
論文發表網
2.1改革水資源管理體制
一是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型社會管理體制。根據當地灌區和水源的特點,改革現有的水資源管理體制,使政府發揮宏觀調控作用,重點發揮市場調節作用,通過成立農業用水戶協會,鼓勵公眾廣泛參與用水權、水量、水價的分配、管理和監督。二是建立完善“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的用水管理制度,確定各用水戶實際灌溉面積;復核農業灌區用水量指標。三是建立以各級行政區劃和主要流域為單元的區域引水總量控制定額指標體系。四是建立責任考核機制,制定以行政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的分級負責制度,逐級分解落實水量控制指標,明確考核、獎罰措施,確保總量控制落到實處[2]。
2.2調整經濟產業結構
建立與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的經濟結構體系。一是根據區域水資源條件對主要種植作物結構進行調整,加強抗旱品種選育工作,采取生物節水、農藝節水、工程節水及管理節水等相結合的綜合節水措施,降低灌溉定額,提高水利用效率。二是嚴禁開荒、控制打井。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調整工業布局,限制發展高耗水工業,把推行清潔生產同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企業管理結合起來,促進節能降耗、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要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用水工藝,重點行業逐步實現廢水零排放。三是城鎮發展要充分考慮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建立與當地水資源具體條件相適應的城市綠化和景觀,控制選用耗水量大的綠地植物,限制高耗水服務業用水[3]。
2.3建立節水工程體系
合理規劃并建立與水資源優化配置相適應的節水工程體系。一是加強水資源管理,建設水資源監測系統和取(用)水及量測自動控制設施,提高水資源管理與調控能力。建設生產、生活節水工程,推進農業節水工程建設,實施灌區節水改造和渠系配套工程、節水灌溉示范工程、農業綜合開發節水示范工程;加快區內工業開發區、建材等高耗水工業企業的節水技術改造,推廣節水工藝,提高循環用水能力;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技術改造,降低管網滲漏損失,提高輸配水效率和供水效益。二是實施地下水保護行動,在加大節水力度的前提下,減少機電井數量,限制或禁止開采地下水,采取人工回灌、建設替代水源等工程措施,綜合治理地下水超采區,以恢復地下水良性循環,促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三是建立與節水型社會建設相適應的科研技術服務支撐體系。由于科研技術服務遠落后于當地節水需求,制約了區內節水事業的發展。應結合當地自然環境及社會經濟特點,大力研究開發先進實用的節水技術,加快先進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完善節水科研隊伍建設,為節水型社會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四是新建山區調節水庫,增加徑流調節能力。通過建設山區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增強流域內水資源的調蓄能力,實現水資源合理配置,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加強污水回用,積極推廣再生水利用,結合城鎮供水,積極建設和完善城鎮排污系統,改造和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提高污水處理率和處理等級,增加水資源重復利用率。
2.4合理調整用水結構 快速論文發表
各業用水中,農業用水占總水量的比例高達95%,第二、第三產業用水僅占5%,因此需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相應的節水措施,形成以農業節水支持工業和城市化建設、工業反哺農業的良性互動局面,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尤其在農業方面實行渠系節水與田間節水結合,先進技術與傳統技術結合,工程措施與管理措施結合,水利工程節水與農藝技術節水結合,節水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技術[4]。建立健全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各級用水單位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兩套指標體系。利用經濟杠桿,制定合理水價,促使各行業自覺節約用水。利用價格杠桿的作用,制定合理水價,采取計劃用水、超額加價等措施,提高單方水生產效率,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3參考文獻
[1] 人民銀行石河子市中心支行課題組.新疆農業節水灌溉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新疆金融,2009(10):33-35.
[2] 王群,張和喜.貴州農業節水技術研究進展[J].廣東農業科學,2009(11):252-254.
[3] 董智為.淺談農業節水增效技術在古冶區的應用與推廣[J].水利電力科技,2009(3):15-17.
[4] 黃學忠.發展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主要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9(21):31-32.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455685.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