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栽培技術
摘要介紹蠶豆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開溝整地、播種、種子處理、密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摘等方面內容,以為蠶豆的高產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蠶豆;栽培;品種選擇;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
蠶豆喜溫暖濕潤氣候,有一定抗寒力,對土壤要求不嚴格[1]。鮮嫩蠶豆粒食味甘美,是春末夏初蔬菜中的時令佳肴;鮮莖葉質地柔軟,養分含量高,腐爛快,是農田優良的綠肥。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品種選擇
鮮食蠶豆品種要求莢形大,商品性和食味好,首選品種為大粒1號、慈溪大粒1號,粒型較闊薄,百粒重100~120 g。
2開溝整地
蠶豆是深根系作物,播種前需要進行精細整地,可使土壤松軟,有利于根系擴展和根瘤的形成。一般選用耕層深厚、質地較輕、排灌條件好、肥力較高的田塊,在晚稻臘熟期排干田水,晚稻收獲后及時清除稻草,進行翻耕整畦[2]。畦寬70~80 cm,溝寬30 cm;每畦2行,行距40~50 cm,株(穴)距20~25 cm。
3種子處理 財會論文發表
播種前經選種,曬種2~3 d,用0.1%鉬酸銨溶液浸種24~36 h,然后瀝干待播。播種前用根瘤菌接種,可提高產量。接種方法有土壤接種和種子接種。土壤接種是從上年種過蠶豆的地上運約50 kg的表土,于播種時均勻撒在播種溝內。種子接種是在播種時將根瘤菌粉加水稀釋,再與種子拌勻即可播種。并隨播隨蓋土,以免根瘤菌被陽光直射殺死。
4播種
播種需選擇適宜時期,一般播種量為75~90 kg/hm2。在10月中下旬播種,每孔播籽1粒。
5密植
蠶豆不耐高溫,對光照較為敏感,花朝強光方向開放,一般朝南方向的蠶豆結莢要比朝北方向的結莢多,栽培以南北行向較好。適宜的播種密度應根據栽培目的、品種特性、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等因素而定[3]。通常適宜密度掌握在9.9萬株/hm2,實行單粒或雙粒播種,用種量為75~90 kg/hm2(單粒)。
蠶豆產量由蠶豆分枝數、每枝結莢數和百莢鮮重3個要素構成。因此,可通過以產定株的方式來確定密度,一般蠶豆每株有效分枝5個左右,每個分枝結莢2~3個,單株結莢10~15個(約500 g),產量水平在10.5~15.0 t/hm2。
6田間管理
6.1適時灌水
蠶豆喜濕潤但忌澇害,灌水應掌握速灌速排,切忌細水長流、慢灌久淹[4]。苗期需水量較少,播種后土壤干旱時要澆水促出苗,齊苗后灌1次跑馬水。花莢期對水分需求量大,一般要在初花期、始莢期、鼓粒期各灌水1次。
6.2科學用肥
蠶豆是需肥較多的作物。生產100 kg籽粒,約需吸收氮7.8 kg、磷3.4 kg、鉀8.8 kg、鈣3.9 kg和適量的微量元素。由于蠶豆根瘤菌有固氮作用,一般可自身解決需氮的2/3。因此,蠶豆的施肥原則是“適量施氮,增施磷、鉀肥”。
6.3防旱、防澇
蠶豆對水分很敏感,既怕旱又怕澇。若田間排水不良,則根系發育不良,且易發生立枯病和銹病。如遇干旱,尤其開花結莢期,對產量影響更嚴重。因此,應根據生長需要,及時排灌,確保豐收。
6.4整枝打頂
6.4.1去除主莖。雖然蠶豆分枝能力較強,但主莖一般不能結莢,即使結莢也較小。當豆苗第3片真葉完全展開后,摘去主莖心葉,促基部分枝[5]。力爭冬前單株達到5個左右的健壯分枝。
6.4.2整枝疏苗。蠶豆雖然具有良好的分枝習性,但并非所有分枝都能結莢或結很多莢。因此,及時整枝疏苗,才能保證合理的密度,應去掉無頭枝、弱技、病枝和遲發枝。
6.4.3摘除頂心。蠶豆開花結莢由下而上,從下部到上部結莢數逐漸減少,易脫落。如不及時打頂,養分大量輸送到上部,從而造成中、下部花莢脫落,不能結實。 6.5除草
在雜草1葉1心時,用15%精穩殺得900 mL/hm2防除。鮮豆莢采收前15 d停止用藥。
7病蟲害防治
7.1病害防治
蠶豆易感赤斑病、銹病和枯萎病。防治方法如下:一是采用輪作制栽培;二是藥劑防治,在病害始發期進行防治;三是及時拔除病株;四是清除雜草,消滅蟲口傳播病毒[6]。苗期、成株期都可以被赤斑病危害,發現病株,數量少要及時拔除;數量多可在發病初期用70%代森錳鋅800~1 0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l 000倍液,全株噴霧,隔7~10 d防治1次,用藥2~3次,藥劑宜交替使用。銹病可用粉銹寧1 500~2 250 g/hm2防治。枯萎病可用50%多菌靈800~l 000倍液噴防。
7.2蟲害防治
蠶豆蟲害有蚜蟲和蠶豆蟓。蚜蟲在苗期危害較重,此期防治有利于防止病毒病發生,能取得一舉雙治的結果。防治蠶豆蟓:①殺滅成蟲。在初花期或盛花期的晴天中午,待開花后,用40%樂果1 000倍液噴霧防治,隔7~10 d后噴第2次。②滅初孵幼蟲。蠶豆蟓產卵后10 d左右進入盛孵期,在大田生產中噴藥的最有利時機為接近終花期,用20%敵敵畏乳劑800~1 000倍液噴霧。
8采摘 財會論文發表
采摘應適時。采摘期與經濟效益密切相關,采摘越早、售價越高。在下部鮮莢基本成熟、籽粒飽滿、呈白綠色時,即可分批采摘上市。蠶豆成熟后,自下部豆莢開始采摘。
9參考文獻
[1] 陳海玲,郭媛貞,李碧瓊.蠶豆外引品種生態適應性的綜合評價[J].江西農業學報,2007,19(10):32-33,37.
[2] 林永忠.鮮食蠶豆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0(2):27-28.
[3] 葛琴,徐月華,陳蓉,等.蠶豆高產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10(1):93.
[4] 劉世明,席繼忠,卜常林.蠶豆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4):109.
[5] 劉秀珍,趙為芳,牛平,等.蠶豆栽培技術[J].農村科技,2008(7):12.
[6] 田孟強,伊秀鋒,黃先祥.蠶豆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08,24(7):16.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455685.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