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建設節約型政府的理性途徑——向新公共管理模式轉變
論文關鍵詞:節約型政府;新公共管理;模式轉變
論文摘要:建設節約型政府已成為我國社會的共識。節約型政府應是廉價型政府、戰略型政府和高績效政府。向新公共管理模式轉變是建設節約型政府的理性途徑。然而,由于我國所處的特殊時代和社會背景,向新公共管理模式轉變需要注意并解決一系列的問題。
溫家寶總理3月5日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當前政府自身建設存在一些問題,公務消費不規范、奢侈浪費、行政成本高,要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設節約型政府。因此,建設節約型政府目前已成為我國政府和社會公眾的共識,也已成為學術界熱烈探討的課題。但至今為止,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大多還只是在節約資源、減少公車浪費、公款吃喝和公費出國旅游等顯性層面上的一些零星的論述,缺乏對建設節約型政府的更深層次的、系統的理論研究。為此,筆者試圖從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的理論分析和探討,以求為我國建設節約型政府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思考。
一、節約型政府的內涵分析
節約型政府的核心是能夠用好納稅人的錢,它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并不只是一個單維度的成本節約的概念。結合新公共管理理論,筆者以為,節約型政府應至少具有以下三個層面的基本內涵: 英語教學論文發表
1、節約型政府應是廉價型政府。建設廉價型政府,是建設節約型政府的基本目標。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對資本主義國家政府組織的廣泛研究,以及對巴黎公社經驗的總結,在展望未來社會理想的政府組織形式時,明確提出過“廉價型政府”的主張。馬克思認為:“國家必須限制自己的開支,即精簡政府機構,縮小其規模,盡可能減少管理范圍,盡可能少用官吏,盡可能少干預公民社會方面的事務”。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論中,治理成為政府公共管理的追求和目標,其最高價值取向是善治。“善治的本質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國家與公民社會的一種新穎關系,是兩者的最佳狀態。..嚴這些實質上強調的就是要壓縮政府的規模,縮小政府的角色和范圍,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打造廉價型政府。由此可見,廉價型政府本質上就是一個低成本的政府。精簡機構、壓縮職能、勤儉節約、清正廉潔是廉價型政府的基本特征。
2、節約型政府應是戰略型政府。所謂戰略型政府,是指擁有戰略思維,能卓有成效地開展戰略管理的政府。節約型政府應具有這個層面的基本內涵。公共部門的戰略管理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是作為“新公共管理運動”以及“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出現的,并受到了私人部門戰略管理途徑的深刻影響。傳統的公共行政是內部取向的,關注行政過程和日常管理。文官(常務文官)被假定為僅僅需要執行政治家(政務官)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他們不必去考慮組織的外部環境、長遠目標以及如何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去實現目標。因而,在傳統的公共行政模式下,戰略思維是沒有地位的,政府行為往往是高成本、低效率的。戰略管理途徑力圖克服這一局限性,它強調組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允許對環境進行考察,系統考慮組織的未來遠景、長期目標和近期目標,以選擇通過一定的付出可以獲得最大利益的目標。因而,戰略型政府對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資源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這包括在削減成本的同時將資源配置給那些最有助于實現戰略目標的計劃。為此,從這個層面而言,戰略型政府是一種能將有限的資源用在最適當的地方,多為公眾辦事的政府。
3、節約型政府應是高績效政府。節約型政府不僅應是成本節約和“少花錢、多辦事”的政府,而且更應是能“把事辦好”的政府。不能把事情辦好的政府亦即效益、質量不高的政府,即使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也絕對不是我們所要建設的節約型政府。高績效政府不僅是高效率的政府,更是高效益、高質量的政府,是能把事情辦好的政府,這是節約型政府不可缺少的內涵。傳統的公共行政理論是建立在官僚制的基礎之上的,而傳統的官僚制是一種投入控制結構,產出卻反而成了副產品。在試圖進行全方位控制的努力之中,“我們總想指揮別人該怎么做,總是力圖去規范操作程序,控制投入,這些事情沖昏了我們的頭腦,而產出和結果卻遭到了忽略”。為此,傳統公共行政模式下的政府往往是低績效的政府。而新公共管理理論認為,政府應更加重視管理活動的產出和結果,應更加關心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應能夠更為主動、靈活、低成本地對外界以及不同的利益需求作出富有成效的反應。為此,高績效政府是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內在要求,亦是建設節約型政府的最高目標。
二、向新公共管理模式轉變是建設節約型政府的理性途徑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巨大變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國際競爭的加劇,西方國家政府面臨著日益嚴重的問題和困難:政府財政危機,預算赤字,社會福利難以為繼,政府機構日趨龐大臃腫,效率低下,公眾對政府能力失去信任,“政府失敗論”占據主導地位。傳統的公共行政模式對此根本無法解決,這是引發新公共管理改革的直接原因。按照奧斯本和蓋布勒在《改革政府》一書中的說法,解決財政赤字問題從原則上說有三種辦法:一是限制開支和公共任務的終結;二是增加歲入尤其是稅收;三是用較少的開支來實現公共使命,即少花錢多辦事。只有第三條途徑才是現實的可供選擇的出路,“新公共管理”改革所選擇的正是這條道路。新公共管理運動起源于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并逐步擴展到其他西方國家乃至全世界。有如著名公共管理學者胡德所說,新公共管理并不是由英國單獨發展起來的,而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公共管理領域中出現的一種顯著的國際性趨勢。新公共管理作為一種不同于傳統公共行政的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以制度經濟學(公共選擇理論、委托代理理論以及交易成本理論)和私營企業的管理理論與方法作為理論基礎,摒棄公共服務中傳統的官僚制獨占模式,引入各種市場競爭機制;借鑒私營部門的管理技術與激勵手段;強調公共服務中的顧客導向;注重結果甚于規則等。通過新公共管理改革,目的是使政府以較少的成本轉變成一個高效的回應性的政府。為此,建設節約型政府是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內在要求,向新公共管理模式轉變是建設節約型政府的理性途徑。概括而言,新公共管理模式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為建設節約型政府指明了出路。
醫學論文發表網站
1、政府職能調整和優化。要建設節約型政府,第一要務是政府職能的調整和優化,即首先要解決政府應該管什么和不應該管什么的問題。政府職能的調整和優化理當有增有減,但在現時的客觀環境下,改革的側重點是政府職能的減少,以節約成本,提高效率。依據新公共管理理論以及各國的實踐經驗,調整和優化政府職能以建設節約型政府,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民營化。民營化指的是當公用事業、公共物品和服務由民間機構提供更有效時,就應該將其轉移到民間機構去,亦即公有企業或公用事業的產權轉移或私有化。民營化的經濟論據包括:“利用出售公共企業的收入,減少稅收;促使企業在市場力量和競爭環境之中活動;縮減政府開支;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455685.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